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020章 帝後20

關燈
第020章 帝後20

政事堂的幾位相公(宰相)在今天入堂時, 都不約而同的露出了“見鬼了”的表情。完全是“走進了門後,都要退出往外面看一眼確認今兒太陽是不是打西邊出來了”的程度。

因為周行訓來了。

按理說,“皇帝來政事堂”並不是什麽稀奇事。

比起多數時候都是禮儀性的大朝會, 政事堂的宰相會議才是真正討論章程、處理政事的地方。這位陛下雖說不怎麽管事,但也不是完全撒手。畢竟這天下還是周家的天下,周行訓也沒有把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家業完全交給別人的意思:他隔上十天半個月的會來上一趟。

如果真有什麽需要皇帝點頭的急事,幾位相公也就辛苦少府跑一趟, 去找找皇後殿下, 後者多半有法子讓不知道在哪兒撒歡的陛下老實回來。

只是不管哪種情況 , 這位陛下每次都是來趟政事堂宛若上墳,垮著張批臉、看誰都不大順眼的樣子。

可是今天, 他居然是笑著來的?!

這就很驚悚了。

張言站在門口, 一時都懷疑自己今早起猛了、這會兒還在夢中。

就在他這要進不進的當口,裏面的人居然主動同他打了個招呼,“張公來了啊。”

張言腿一哆嗦,差點給人跪下。

不過這到底不是朔望之後的大朝, 不必稽首跪拜,因此他只是行了個叉手禮, 恭恭敬敬地道了句“臣見過陛下”,見周行訓很隨意地點點頭、沒什麽吩咐的意思, 他忙不疊地退至一旁,把自己隱藏在人群裏。

不過這樣子也算不得安心,因為周行訓手上正有一搭沒一搭翻著的那份會議紀要, 正是他寫的。

今代沿襲前朝, 乃是群相制度, 三省長官和一些皇帝特加的“同平章事”都可任宰相,軍國大事多由政事堂的諸相討論決策而出。會議由諸位宰相輪流主持, 主持之人會錄下會議紀要、供上查閱,這個人選十日一輪換,這個輪換期基本就是周行訓過來的頻率。

他來了也很少做什麽,多半就翻翻看會議記錄。

有時候連翻都懶得翻、直接點了人給他說。

這麽松散的管制,在最開始的時候,當然有人起了小心思。

人為自己和家族謀利是本能,手握權力、就免不了想做點兒什麽。

而那些真做了的,腦袋早就沒再自己身上了。

自古權臣作為,無非是高高端起皇位之上的那位,令之閉目塞聽、當一尊不知政事的泥塑木雕。而當今這位更是玩心甚重、素來不愛理朝政之事,甚至不必去做什麽、只要不主動提,他自個兒就不會過問。

多好的傀儡……呸、皇帝啊!

但是——!

他愛出宮玩。還是微服出宮,路上遇見流民乞兒都能聊上兩句。

一開始根本沒人意識到這一點的“恐怖”之處。

不過是一些不知事的黔首罷了,也虧得這位陛下肯放下身段交談。當然也有暗地裏笑,果真是擁兵起家、沒甚底蘊的泥腿子。

只是朝中老臣們卻沒想到,他們再怎麽“德高望重”“手眼通天”,就算能控制住整個朝堂的臣子(這本就不可能),也沒法把封住長安城裏面每一張嘴!!

於是順理成章的,第一茬耐不住冒頭的,早都被這位陛下手起刀落剁幹凈了。

他們中的不少人到死都想不明白,到底是哪裏出了紕漏。

只是前人的血永遠止不住人對權力的向往,政事堂空出來的位置、仍舊是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要擠上去的。

不過如今坐在這個位置上的,可要收斂許多。

真打算幹點什麽事之前,都得摸摸自己的脖子硬不硬,扛不扛得住皇帝陛下的刀子。

不過收斂是收斂,但時日久了,人總是不免懈怠。

這位陛下在政事上面確實又散漫又懶得費心思,早先的血被一場又一場的春雨沖刷了幹凈,不免有人又生出點小心思來。

但前兩日馬場上那幹脆利落的一刀,總算讓人重新緊了緊皮,把那些像雨後蘑菇一樣一茬茬冒出來的小心思壓下去。這位陛下的刀子還沒鈍呢,剌他們的脖子可比剌馬脖子輕松多了。

……

此時此刻,偌大一個堂屋裏雅雀無聲,裏面的諸位走在外面也要被人恭恭敬敬地稱一聲相公,可這會兒都屏著氣聽著那一張張紙頁翻過,看著上首的人一會兒眉頭挑得老高,一會兒又緊緊壓下,這心也跟著一蹦一跳的。

按說這諸位相公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,也都是察言觀色的一把好手。但官場上是什麽樣啊?那都是一低眉一擡眼,一切盡在不言中,平時連眼神都收斂得徹底。

可周行訓哪管他們這套?該笑笑該氣氣不高興了就眉頭打結,表情豐富到實在超出諸位大臣的解讀範疇了。這反而讓這群經歷過於覆雜的臣子們陷入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抓瞎:這是真的?還是故意做出來誆他們的?

沒法從表情上看出什麽來,那就只能等著對方說話。

可偏偏今日這位耐心得很,硬是把一份會議紀要看出點津津有味的意思,卻半點沒開口的意思。

紙頁翻過一張,就有人心底哆嗦一下,腦海中各種思緒飄著:有的擰著眉回憶“我前幾日會上說了什麽?”,有的心底嘀咕“沒說什麽不該說的吧?”,有的更是一顆心砰砰直跳“咱是生了點心思,但是這不是還沒做什麽嗎?”……最後目光都匯聚到了張言身上:你沒在上面記什麽不該寫的吧?!

張言都快被看哭了。

他也想知道啊!!!

這場無聲的折磨持續到了一個人趕來。

看到來人,周行訓終於把手裏的那本吵架記錄……咳、會議紀要給放下了,揚著眉笑,“你來了啊。”

一副等了挺久的語氣。

迎著堂內諸位宰相一致迎接的目光,匆匆趕來的大理寺卿王昰“噗通”地一聲跪下了。

可憐、弱小、還無助。

王昰是真的茫然。

他琢磨著自己也沒做什麽傷天害理、謀逆造反的大事啊,這帝王親候、宰相目迎的“福氣”他實在是受不起啊!!

他求助的看向堂內的王氏族叔,後者卻眼神微移,並不與他接觸,顯然並無給他提醒的意思。

王昰心一下子涼了半截,但還是趕緊換了個人求援。

世族姻親盤根錯節,時任尚書左仆射的謝公,王昰若是腆著臉也能叫一聲“舅公”。都是自家人啊!

謝公倒是一貫與人為善,對上他的目光,露出個和氣的笑,像是看什麽晚輩,但是半點透露的意思都沒有。

王昰已經有點哆嗦了。

他接著轉頭。

崔、崔侍中!

他祖父原配夫人可是崔氏的女兒!大家也是有親戚在的啊!!

……

好在並沒有等到王昰把屋裏的人都看上一遍,周行訓已經開口了,“那個南吳使者審得怎麽樣了?”

這話題回得太大,王昰差點閃著腰,他張了張嘴“啊?”了一聲。

嗓子繃得太緊,調子有點兒像是“嘎”。

周行訓挑了一下眉:“怎麽?還沒結果?”

王昰忙不疊地把頭搖成了撥浪鼓,“不不不,回陛下,有些眉目了。”

他今日正是為此來的政事堂。

若是說起近日京中的頭等大事,那必得是南吳使者進獻瘋馬,謀害陛下不成,又劫持了皇後。雖說瘋馬被陛下剌了脖子,劫持之人被皇後一簪斃命……說實話,在仵作驗屍前,包括王昰在內是所有人都以為這人是陛下殺的,到現在證據確鑿、仍有人將信將疑。

那可是久居深宮,一向以寬仁柔善聞名的皇後!

扯遠了,話題拉回來。

雖說天子有真龍之氣庇佑,這事情的性質十分惡劣,還涉及朝廷與南吳之間的關系。查!必須嚴查!!刻不容緩。

也是為此,王昰這個大理寺卿才能踏足多半時候是宰相議事的政事堂。

只是他實在沒想到,皇帝也在這裏。

轉念一想這也很正常,畢竟發現有人要害自己,擱誰誰都要急。

王昰理了理過來時就已經準備好的腹稿,總算勉強找回幾分鎮定,“那南吳使者堅稱不知,這畢竟是一國來使,臣也不好妄動刑罰……”

說到這裏,他恨不得給自己一個大嘴巴子。

這話如果是對政事堂的宰相說,當然沒什麽問題,但是對剛剛遇害未遂的皇帝說,那絕對是壽星公上吊——嫌命太長了。

周行訓倒沒有生氣的意思,而是平靜地,“不是錢榮(南吳國主),他沒那個膽子也沒那麽蠢。那個馬仆呢?身份、來歷、身上的東西?和他同值的人怎麽說?”

王昰大松了口氣,忙道:“陛下英明!”

一國來使不好動刑,但是他帶來的人可沒那麽多講究,自然是該提審的都提審了,能問的全都問了,務必要把那個膽敢謀害皇帝挾持皇後的歹人來歷問得清清楚楚。

“那大逆不道賊人姓孫,據說是家中二子,故而都叫他一聲‘孫老二’,乃是濮州鄢城人士,早些年逃難到了吳地,因為有一手養馬的好手藝,在吳王三子錢知同手下謀了份差事。此次吳國進獻的大宛馬正是吳王三子所尋,為了照顧好這兩匹良駒……畜生,故而才讓孫老二隨使團而行。”

王昰一邊說著,一邊小心地覷著周行訓的臉色。

這些話他是得如實稟報沒錯,但是說完之後,陛下是什麽反應,還真的很難說。

當年雍趙對峙時,濮州諸城皆降,唯有鄢城孤城困守,城內守將死戰不降,那時還是魏王的陛下命人帶兵圍困。城內守將孤軍獨守了兩年,待到城破之時,那已經是一座死城了。說是城內的百姓無辜,但是打起仗來又如何顧得了那麽多呢?

如果這孫老二是鄢城人士,他此等作為或許還真非出自南吳國主授意。

唯私仇爾。

這仇還是和陛下的仇。

王昰說話聲調都放得輕了,整個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,準備一有不對、立馬磕一個。

但是被他這麽仔細觀察的周行訓情緒卻很平靜。戰場就是這樣,不是你死就是我活,這麽多年的仗打下來,想要他命的人不知凡幾,要是一個個計較過去早就累死了。

周行訓耐著性子等到王昰說完,才淡淡地“嗯”了聲,卻是又問:“還有呢?”

他不覺得這事是那馬仆自己的主意。想要他死的人那麽多,可是多數人是不敢動手的——因為他們“怕”。

周行訓打過很多的仗,他最知道這種畏懼心態對士氣對戰事的影響,它能讓一只猛虎失去爪牙、能讓百戰之師在一瞬間潰散。更何況這人還並非什麽猛虎、也不是什麽百戰精兵,只是一個馬仆而已。

如果沒有什麽推動,他絕對不敢主動做什麽的。

王昰連忙恭維:“陛下果真明鑒!臣在那人身上搜出了一個隨身錢袋,料子貴重、非一個仆役所能有,其上刺繡樣式少見且怪異,似是越地圖騰。”

早些年趁著中原戰亂的時候,南海王韓池在番禺悄悄稱了帝,國號便是“越”。

如今新朝既立、各地節度使紛紛上表稱臣,便是周遭政權也都自降一級,以國主自稱,只是這大越朝仗著在極南之地、有吳楚蜀諸國相隔,仍舊以王朝正統自稱,終歲不絕窺伺中原之心。

自居正統的“三朝元老”們對此冷冷嗤笑:化外蠻夷之地罷了,坐井觀天、也敢垂涎中原之土?

只歷了兩朝的王昰在在座諸公面前只是個弟弟,他自然是不敢表露這些的,事實上他這會兒正心底冷汗著。

錢袋確實是從那馬仆身上搜出來的,布料昂貴、圖案少見也是事實。但是到底是不是南越之地的圖騰麽,這就有待商榷了……王昰也是聽了大理寺裏的一個老吏官隨口感慨。

但如今頂頭大大大上司都這麽問了,那它今兒必須是越地圖騰。

就是大越皇帝親自來了,這也得是越地圖騰!!

周行訓倒不至於別人說什麽就信什麽,他正要說“把錢袋子拿來看看”卻聽見一聲清脆的杯碟相碰的茶盞聲——有人放下了茶杯。

……

事實上,從剛才開始,滿屋惴惴不安的諸公中,有一個人一直格格不入。

張言進來的時候,這個人在喝茶,王昰跪下的時候、他在喝茶,等王昰安下心來解釋調查進展的時候、他還在喝茶……

他一邊喝,一邊心道,這茶還怪不錯的。

入口似有苦澀之感,但稍一體味便只覺濃濃茶香,那入口時的苦澀早就不見蹤影,再細細回味,竟有清甜爽口之感。一杯茶,竟有了人生意蘊在其中。

杜廣融琢磨著回頭再去少府討些個來。

不過少府那兒似乎也不多了,未必願意給。

去找皇後?不好。

他畢竟是個外臣,不太方便。

回頭去鄭家瞧瞧吧。

當今皇後雖說是盧氏女,但到底是在鄭家長大的,和誰更親近、有好東西更願意分誰一份自不必說。

問題得到解決,杜廣融不由輕輕地舒了口氣,頓覺口中的茶更是滿齒留香起來。

然而不等他凝神仔細品味品味,就聽見堂內的話題走向變得不對勁起來:這又是吳又是越的,這群人打算幹什麽呢?!

杜廣融頓覺這口茶呷不下去了。

他飛快地環視堂內,發現滿堂的相公居然沒一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的,不由在心底暗嘆:這幫人還是沒摸清這位陛下的路數啊!

杜廣融被迫放下手中茶盞。

杯碟相擊的清脆響聲在這寂靜的議事堂內格外明顯,諸位宰相不由都回頭去看。雖然這位平素在政事堂裏除了喝茶就是喝茶,但是在政事堂裏諸位宰相沒一個敢輕視他的。比起身家和履歷都不怎麽清白的諸公,這位可是正正經經在今上魏州起兵的就跟在身邊的嫡系。政事堂裏的諸位宰相全都被換了,這位主兒也能好好端端地坐著在裏頭:人家根本不是來幹活的,是來看著他們幹活的!他在陛下面前說一句話,比他們說了一百句都管用。

杜廣融也確實只說了一句話,“如今天下民力甚勞,當安定休養、不宜輕起兵戈。”

都瞎麽?沒看見這位馬上就要跳起來喊“征吳伐越”了?!還上趕著給這麽個好戰分子遞送上門的開戰理由?要知道、這位老老實實在長安呆了這一年多,人可都快憋瘋了。

周行訓聽了這話眉頭一挑,就要開口。

杜廣融像是早有準備,慢吞吞地補上了後半句,“陛下明察,這話可不是臣說的。”

周行訓神情微滯。

杜廣融像是沒察覺周行訓的臉色,慢悠悠地又嗅了下茶香。

確實不是他說的。

有的人啊,就是擰巴。說他沒有決斷吧,他能拋下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、為故朝殉節赴死;說他灑脫不拘吧,偏偏到末了還放不下看著長大的孩子,臨終還不忘啰嗦兩句、留點遺言……人心啊,就是這麽難以捉摸。

*

周行訓最後還是沒幹什麽一時情緒上頭、領兵南下的沖動事。

他大清早跑了這麽一趟政事堂,把瘋馬事件的調查情況問了個七七.八八,回來之後便跟盧皎月一五一十地轉述了。

“不是越就是楚。”以最終受益者倒推動手之人,有時候也不需要那麽確鑿的證據,周行訓語氣肯定,“如果我死了,他們自是安心。若是我因此惱怒,興兵吳地,他們也能趁機謀得好處,說不定還打著趁虛而入、奪取中原的主意。”

盧皎月:“陛下能想通,再好不過。”

這可比讓人牽著鼻子走好多了。在這種大事上,周行訓一向靠得住。

盧皎月剛剛這麽想著,就見周行訓目光灼灼看過來,“阿嫦,三年、再過三年!”

盧皎月:“嗯?”

什麽三年?

“朕答應過尚父,入主長安後,與民休息、五年之內不輕動兵戈。現如今已過去兩年了。”

盧皎月:?

這計算方法不太對吧?

周行訓是前年冬天兵入的長安,今年才開春,怎麽看也不到“兩年”吧?這是什麽臘月底出生的孩子,過不了幾天就虛歲兩歲的謊言嗎?

盧皎月正這麽想著,卻被對面的人拉住了手。

她下意識地擡眼看過去,撞入了一雙被陽光浸染成琥珀色的透亮眼眸。他臉上的神情既不是欣賞歌舞時的享受、也不是前一日游獵時的快活,而是一種更加燦爛奪目的光彩。

“不管吳楚國主還是越朝的皇帝,三年之後、朕要他們都來長安,當眾叩拜、親自向你賠罪!!”

一國之主作客鄰國之都城,有也只有一種可能:兵敗被俘。

而此時此刻,周行訓說著這些,語氣篤定地像是在陳述既定會發生的事實。

那張輪廓分明的面孔沐浴在陽光之下,他臉上分明是少年式的意氣風發,可是眼底卻並非同為少年的驕狂。那是一種戰場上特有的冷靜鎮定,是一次次生死帶來的從容不迫,本該矛盾的氣質在同一個人身上糅雜,折射出一種令人目眩的色彩,盧皎月甚至短暫地失語了片刻。

緊接著卻見周行訓揚起了燦燦笑意,語氣輕快,“吳地的糖蟹天下一絕,我讓他們送來長安給你嘗。”

瞬間被拖回現實、還臉著地磕了一下的盧皎月:“……”

誰要吃那種黑暗料理啊?!!

*

瘋馬事件之後,南吳使者覺得自己死定了,說不定他死後吳國也要跟著一起完蛋。

使者其實並不在意江東的主人姓錢還是姓周,亂世之中,江東政權也是經年幾易,大家都是討口飯吃而已,談不上什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。只是大雍若因此興兵,他這“出使之罪”少不得累及家人,全族一定在吳國國滅之前被吳王屠戮幹凈。

這麽一想,使者忍不住悲從中來。

就在使者思考自己要不要這麽自我了結、讓大王看著他為國盡忠的份上寬恕他家人,他人卻被放出來了。

使者再三確認,自己真的是被放出來了,放回吳國。

也不是讓他回稟吳王、宣開戰之言,只是單純把他放回去了!

這是什麽寬宏雅量、人君之相啊!!

死裏逃生,使者痛哭流涕,恨不得給周行訓磕一個。

他也確實磕了。

叩謝聖恩的時候,感恩戴德、感激涕零,連聲道著“陛下寬宏雅量、明察秋毫”,又說是“回去必當諫言,吳國與朝廷代代修好、歲歲納貢!”,甚至還有“中原朝廷自古正統,前代多加封藩王拱衛中央,如今正行舊事之時,吳國亦是朝廷藩屬之地,必行為人子之事,不敢稍有違逆”,很有點為了自己活命,不管他家大王死活的意思在了。

周行訓笑答:“使君言重。當年綠林眾為禍江東,乃錢公率人討之,十三騎入寨,親削賊首又收攏其部眾,實是英雄人物,朕恨不能見見他的後人。”

使者沒覺出哪裏不對勁,只是連聲道:“陛下謬讚、謬讚。”

前一天剛聽了周行訓那一番“讓人入京”發言的盧皎月忍不住瞥過去一眼:當著人家使者的面這麽說就算了,你甚至都不願意誇一誇他本人。

周行訓坦然回視。

錢榮有什麽好誇的?是誇他在老子死後被旁邊的龐楚揍得找不著北嗎?還是誇他夠識時務、滑跪得快?

他確實挺想見見人的。

那麽英雄的老子,到底是怎麽生出這麽個窩囊廢的?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